包區:晴光街區 包廂:雲劇場台灣

現場作品

演出長度與場次,請依現場公告為主。

  • 視訊通話練習

    ►[台灣/日本]林子恆、吳伊婷、邱垂龍
    ►影像、現場演出     ►華語
    ►演出長度:20分鐘     ►單場觀眾人數:20人
    ►10/22(六)
    早場:11:00,12:00,13:00
    午場:15:00,16:00,17:00
    晚場:19:00,20:00,21:00
    ►10/23(日)
    早場:11:00,12:00,13:00
    午場:15:00,16:00,17:00

    「我們怎麼相信只要透過鏡頭,螢幕上演示的種種便是可信?是因為人們有由自己發散出,投射在畫面上的情感於是相信嗎?還是怎麼樣?」

    《視訊通話練習》這個計畫,試圖在電影導演柯波拉的現場電影(Live Cinema)概念與作法下,探求除此之外的, 「現場電影」的表達與拍攝方式。

    戲的一切,從一通跨洋的視訊電話開始。

    林子恆、吳伊婷、邱垂龍
    自2013年邱垂龍執導的電影短片《晴朗的日子》與吳伊婷、林子恆結下緣份, 2018年以共同創作《年末蕎麥麵》參與超親密小戲節,演繹林森北路日式酒店裡的曖昧與現實。 今年,三人小組繼續帶來《視訊通話練習》,嘗試探索電影、戲劇、影像之間交互產生的現實與疑惑。
    www.mittsukomebunka.com



  • 內容不詳

    ►譚天
    ►單人表演、講述、參與式     ►華語
    ►演出長度:30分鐘     ►單場觀眾人數:25人
    ►10/22(六)
    早場:11:00,12:00,13:00
    午場:15:00,16:00,17:00
    晚場:19:00,20:00,21:00
    ►10/23(日)
    早場:11:00,12:00,13:00
    午場:15:00,16:00,17:00

    偶然發現的遺留物,署名給任何發現的人。 拆封的過程,彷彿接觸了一位失去所有且不存在的朋友。 我們不知道他從哪裡來,不知道他是誰。 只能透過現有的物件建構,在展示、使用、品嚐和感受之後,慢慢探索勾勒出他的模樣,拼揍成一個雛象。他到底是誰? 想跟我們說什麼?我們又能為他做什麼呢?。

    譚天
    1984年生,臺灣臺北人。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畢 L'École Internationale Théâtre de Jacques Lecoq(2013-2015)。 現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講師。 2016年創立我 製作,以表演者角度探索非劇場空間的展演形式。 教授樂寇方法,專注於與肢體、當代默劇、馬戲、面具與小丑等形式創作與教學。
    INSTAGRAM:moi_production



  • 木盒宇宙

    ►劉孟諴、李昶佑
    ►影像、物件、現場演出     ►華語
    ►演出長度:25分鐘     ►單場觀眾人數:30人
    ►10/22(六)
    早場:10:30,11:40,12:40
    午場:14:30,15:40,16:40
    晚場:18:30,19:40,20:40
    ►10/23(日)
    早場:10:30,11:40,12:40
    午場:14:30,15:40,16:40

    陸達威在一次太空任務中,意外的掉入了時空縫隙裡,一眼望去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, 竟然是他小時候的房間,他必須想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聯繫上太空站,否則將永遠困在時空縫隙中。 在無意之間,他發現了小時候所珍藏的木盒子,在開啟木盒之後, 他再度掉入了另一個回憶的時空之中,漸漸分不清是現實還是記憶, 此時,房間裡的某處傳來不明訊息的警示聲......。

    劉孟諴
   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畢。沙丁龐客劇團,接受賈克.樂寇體系訓練。 現為臺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,街頭作品實驗室常駐導師,國中藝術課本編撰委員, 立賢教育基金會長期合作講師。持續參與劇場、影像、跨界等演出,舉行工作坊。
    FB:David Liu 陸達威

    李昶佑
    國立臺北藝術學電影創作學系,於2020年創辦藝像合作社,致力於影像電影教育以及舞台戲劇表演藝術影像化的創作。 認為影像媒體的存在未來將更為普遍,並成為一種語言工具,透過影像可以傳遞想法、述說故事,以及創造觀點。
    Lnk.Bio:李昶佑



  • 翻譯溜溜球 父與子

    ►楊元慶、余奐甫
    ►物件劇場、馬戲     ►華語
    ►演出長度:15分鐘     ►單場觀眾人數:50人
    ►10/22(六)
    早場:11:30,12:30
    午場:15:30,16:30
    晚場:19:30,20:30
    ►10/23(日)
    早場:11:30,12:30
    午場:15:30,16:30

    一顆溜溜球
    一條繩子
    兩雙手

    我與爸爸
    我與孩子

    是情緒勒索?
    還是放飛自由?

    本作品源自創作者楊元慶於2020發起的創作計畫「翻譯溜溜球」, 將溜溜球透過體態、動態、符號、聲響、性格的不同面向重新組織並賦予意義。 歡迎來看楊元慶用溜溜球說一個有關爸爸與小孩的故事。

    楊元慶
    一個喜歡溜溜球的人類。
    2014 溜溜球抽餐巾項目 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
    2015 世界溜溜球大賽 地球自轉項目第一名
    yoyoyang.tw

    余奐甫
    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,資深劇場編導、音樂設計。1998年發表戲劇《天台之蛙》。2005~2010年, 多次受邀赴韓國跨界合作演出交流。2000年起與三十舞蹈劇場合作至今,2014年與張秀萍共同編創舞蹈「倫理學」, 亦擔任金枝演社《王子》導演與舞台設計,獲台新獎提名。表演藝術雜誌稱其音樂設計“自身總是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氛圍, 為舞蹈加上了另一層的意境”。



  • ►余孟儒
    ►懸絲偶、物件     ►無語言
    ►演出長度:10分鐘     ►單場觀眾人數:25人
    ►10/22(六)
    早場:10:30,11:00,12:00,13:00
    午場:14:30,15:00,16:00,17:00
    晚場:18:30,19:00,20:00,21:00
    ►10/23(日)
    早場:10:30,11:00,12:00,13:00
    午場:14:30,15:00,16:00,17:00

    捏捏頭的形狀,捏塑眉骨的輪廓,想在偶臉上捏出一道笑容時,我的嘴角也要跟著走過那道弧度。 當自己笑到臉頰都僵硬時,抬頭往往會看到兩種可能,一種是覺得這一切都是虛偽的,一種是會看見她在對我笑。

    余孟儒
    愛擅自跟東西說話又容易分心。慣性手作,如鼴鼠一般,手在前端開路, 但眼睛不太好,只能在黑暗中依著手的觸感,閱讀著土壤的濕度與氣味前進。 vimeo:Yu Ruby



  • 考爾德叔叔的馬戲班子

    ►盧崇真、王東浩
    ►觀眾參與沉浸式即興創作、影像裝置     ►華語
    ►演出長度:30分鐘     ►單場觀眾人數:2人(參與互動)+30人(觀看)
    ►10/22(六)
    早場:10:30,11:40,12:40
    午場:14:30,15:40,16:40
    晚場:18:30,19:40,20:40
    ►10/23(日)
    早場:10:30,11:40,12:40
    午場:14:30,15:40,16:40
    ►參與互動的2個名額,將於現場開放報名

    1926年Alexander Calder創作了「馬戲團」。 這件作品是一位藝術家的實驗和遊戲;在表演紀錄片中,他通過鐵絲玩具和動態機關, 找到了一人表演與物件關聯的基本形式。 本作品要「挪用」考爾德「一人物件馬戲」的表演形式,在劇場內引導觀眾, 創作鐵絲物件並在迷你馬戲團中完成一場即興演出。 演出的題材朝向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至今,媒體報導的相關戰爭情境。

    盧崇真
    於90年代曾經以視覺藝術家的姿態,參與台灣尚在形成的藝文生態, 主要創作活動在台中。2000年以後轉向學術研究,博士學位未完, 2015年前往上海從事藝術教育,並將創新教育視為一種創作的實踐。 回台後企圖將教育的可能性,再一次朝向純藝術實踐轉化。

    王東浩
    自由接案者,以動態影像為主。擅長在拍攝中以互動和溝通展現出情感的流向。 也藉由交流讓作品產生更多的可能性與創造性。影像不只是記錄,更是讓人與事在發生中產生各種新的狀態。 目前正在展開多元題材與不同場域的影像創作意義。



  • 意外

    ►黃瀚正A.K.A.黃曖曖
    ►裝置、現場演出    ►華語
    ►演出長度:20分鐘     ►單場觀眾人數:30人
    ►10/22(六)
    早場:10:40,11:40,12:40
    午場:14:40,15:40,16:40
    晚場:18:40,19:40,20:40
    ►10/23(日)
    早場:10:40,11:40,12:40
    午場:14:40,15:40,16:40

    一場意外事故,一輛廣告宣傳車撞上_____,怎麼會在這裡?駕駛員是誰?人呢?

    黃瀚正A.K.A.黃曖曖
   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。在學院中學習藝術創作,並以旅行和觀察周遭的日常為自己注入養份。 挟帶著自身的脈絡,幫助團隊在資源有限的狀態下,創造出生活中的日常與不經意的假想。 這是我所奉行的,是我喜歡的。
    INSTAGRAM:AiAi



  • 法蘭克的紙箱

    ►詹雨樹
    ►裝置、參與式    

    作品從普普藝術家 Richard Hamilton的名言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's homes so different, so appealing 中擷取,我把魅力變成超現實, 但仍延續了原本命題傳達流行的消費視覺,慾望製造出了科學怪人。 那些生活使用過再回收利用的紙箱雜誌,這些堆疊的圖片仿佛轉化成親密的角色, 貼近你在非現實的想法而組織出一個關於距離的故事畫面。

    詹雨樹
    選擇用拼貼創作就像是我很喜歡的科學怪人一樣,本身由各種物件組合實驗而成。 喜歡A to Z和B級電影,創作讓我知道自己還能做很多有趣的事。
    www.behance.net/raintree1969



裝置重現

  • 肌構

    ►鄭嘉音、梁夢涵
    ►裝置展覽    

    《肌構》發表於2010第一屆「超親密小戲節」 ,觀眾進場時, 看到一具造型上像是被削去肌肉的戲偶,以滑輪懸掛在鐵架子上, 操縱者著實驗室服裝、態度冷冽地以生肉塊的重量來驅動戲偶動作, 觀眾就像是觀看著一場勝負已定的操控實驗。演出末了,烤肉香襲來, 操縱者將現場煎熟的肉塊遞給觀眾享用,儼然形成某種共犯結構。

    鄭嘉音
    從事偶戲工作30年,擅長利用形體與物件於空間的流動營造詩意視覺意象, 以跨文化、跨領域美學、引領將「偶」作為劇場重要創作媒介的風潮。 長年致力於偶戲人才培育與國際偶戲交流,現任無獨有偶劇團藝術總監。
    FB:無獨有偶專頁

    梁夢涵
    目前為偶戲工作者,從事偶戲創作與劇場戲偶面具等設計製作工作。 近年與陳佳豪成立偶人工作桌,結合了當代偶戲的實驗、 創作與傳統偶戲的操作技巧,進行小型偶戲創作。
    FB:偶人工作桌專頁



  • 錄像作品

    • 超迷你。超親密。回顧影展

      ►影像    

      在很久很久以前(?),在很多很多地方, 小戲節帶著觀眾四界走,像秘密集會或街頭遊行。 本屆籌備過程中,我們舉辦了一次不記名票選, 問問大家印象最深的節目。精選4齣,影像重現。

      節目名稱:《基本功》 (2011)
      創作者:柯世宏
      演出場地:永康區--學校咖啡館Ecole Café

      演出節目:《24hr營業》(2012)
      創作者:柯德峰、薛美華
      演出場地:民生社區--6636創意生活空間

      演出節目:《一 一 Double Blind 》(2013)
      創作者:Baboo 、翻訳会社
      演出場地:永康區-咖啡小自由

      《日常生活ORDINARY LIVING》(2014)
      創作者:劉銘鏗(香港)、李志文(香港)
      演出場地:大稻埕-CAMPOBAG共創舞台|URS155


瞧瞧包區      Back to top      看看包廂